内科常用中成药是《中药二》考试所占分值最多、篇幅最大的章节。是考试备考的重中之重。下面来带大家本章的知识点详解,供大家学习。
解表剂凡以疏散表邪,治疗表邪所致的各种表证为主要作用的中药制剂,成为解表剂。
解表剂可分为辛温解表剂、辛凉解表剂、解表胜湿剂、祛暑解表剂、扶正解表剂五类。
三、解表胜湿剂
九味羌活丸(颗粒、口服液)
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黄芩、甘草、地黄。
疏风解表,散寒除湿。
外感风寒夹湿所致的感旨,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重而痛、肢体酸痛。
君药:羌活;
臣药:防风、苍术;
佐药:细辛、川芎、白芷、黄芩、地黄;
使药:甘草。
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
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姜葱汤或温开水送服。
荆防颗粒(合剂)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
外感风寒挟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身疼痛、恶寒无汗、鼻塞流涕、咳嗽。
口服。合剂:用时摇匀。
风热感冒或湿热证慎用。
午时茶颗粒
祛风解表,化湿和中。
外感风寒、内伤食积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楚、胸脘满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君药:广藿香、紫苏叶、苍术;
臣药:陈皮、厚朴、白芷、川芎、羌活、防风;
佐药:山楂酸、炒麦芽、炒六神曲、枳实、柴胡、连翘、桔梗、前胡、红茶;
使药:甘草;
孕妇及风热感冒者慎用。
四、祛暑解表剂
藿香正气水(滴丸、口服液、软胶囊)
广藿香油、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紫苏叶油。藿香正气水又含乙醇。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君药:广藿香油;
臣药:苍术、姜厚朴、生半夏、陈皮、茯苓、大腹皮;
佐药:紫苏叶油、白芷;
使药:甘草。
藿香正气腹皮苏,甘陈茯苓朴苍术,
半夏白芷加姜枣,风寒暑湿岚瘴除。
孕妇及风热感冒者慎用。服藿香正气水后不得驾驶机、车、船、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对藿香正气水及乙醇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服药期间忌服滋补性中
药,饮食宜清淡。
保济丸(口服液)
解表,祛湿,和中。
暑湿感冒,症见发热头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肠胃不适;亦可用于晕车晕船。
口服。丸剂:一次1.85-3.7g(每瓶装1.85g或3.7g),一日3次。口服液:一次10-20ml,一日3次。
孕妇禁用。外感燥热者不宜服用。
五、扶正解表剂
参苏丸(胶囊)
紫苏叶、葛根、前胡、半夏(制)、桔梗、陈皮、枳壳(炒)、党参、茯苓、木香、甘草、生姜(在制法项)、大枣(在制法项)
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
身体虚弱,感受风寒所致的感冒,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闷呕逆、乏力气短。
君药:紫苏叶、党参(参苏饮中为人参);
臣药:葛根、制半夏、前胡、桔梗;
佐药:木香、炒枳壳、陈皮、茯苓,化痰与理
气兼顾,喻“治痰先治气”;生姜、大枣;
使药:甘草。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
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风热感冒者及孕妇慎用。服药期间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更多备考相关问题可咨询天龟老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