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简单的中药行走路径辨识,每个人都是中医

中医讲究阴阳平衡,天人合一、五行相生相克,在用药上也会结合病情采用不同的药材以及行走路径。就目前来看,中药行走路径有“上升”、“下降”、“走五脏”、“走四肢”、“走上、中、下焦”等。每一种中药,药性不同、作用不同、行走路径也不同,并最终形成“升降沉浮”、“归经”等用药总纲。

为什么要进行中药行走路径的辨识

在使用中药时,相似药性的中药因为路径不同也会产生极大的药效差异。譬如A和B两种中药药效类似,A走上焦,B走下焦,而患者下焦不通,则此时,我们就要将A作为首选中药。

看名字辨路径

《药性赋》以及诸多方歌、歌诀中对中药的升降浮沉均有记载。另外,部分中药药名本身就体现出了升降浮沉,譬如,升麻、沉香等。升麻是向上的,沉香则向下,同时它也有降气的药性。

植物类中药,我们可以看它长在植物哪个部位,以确定其性质和走向。

花叶升散

植物的花释放清香,叶子则蒸发水分,因此二者通常都起到“升散”的作用。在治疗感冒时,药材多以花、叶居多,质地轻盈,其运作原理在于通过花、叶的升散效果来祛除人体邪气。当然,万事皆有例外,旋覆花等部分花朵属于“降”性,这一点大家要注意。

凡子必降

凡子必降,这里的“子”指的是种子,因为种子要落地生根,所以种子类中药通常都是“降”性,主要例子有莱菔子、五味子、白芥子、车前子、川楝子、桃仁、杏仁、柏子仁、酸枣仁。种子类中药通常“性温”,因为其本身含有大量能量与热量,这些能量与热量是种子发芽的基础。反例有蔓荆子,性质向“上”,可以用于升散头面之风。

枝走四肢

植物的枝丫就好比人体的四肢,比如,桂枝、桑枝、紫苏旁枝都是走四肢的。生活中,我们遇到胳膊疼、手指疼,都是可以采用桑枝;胳膊受寒可采用桂枝等。

梗通上下

“梗”即为植物的主茎。茎的作用是什么呢?叶子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要通过茎运输到植物各处,根部吸收的水分与营养也要通过茎运输到植物各处,茎能升能降,是植物的“运输通道”。因此很多茎类中药,比如紫苏梗、藿香梗等就有着通气、调气的效果。

根分三部

根类中药则有一定区分,最上面的根“偏上”,中间的根“守中”,下部的根“向下”。以当归做例子,当归可分为归头、当归身、当归尾三部分,当归头上行而活血,当归身守中而养血,当归尾下行而破血。

其他植物类中药行走路径

植物的节走人体关节,皮走人体体表,心则入心,络则通络,藤则上行,刺则刺破。当然,这些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药效做一定区分。

金石、介类药

这些药物主要分为金属、矿物、化石、贝壳之类,因为其本身相对较重,因此绝大多数都是向“下”的。

动物类中药行走路径

动物类中药被誉为“血肉有情之品”,它们与人体血肉息息相关,同气相求,因此药性比较强烈,往往呈现出“峻补(大补)”的特征。比如,鹿茸,是峻补真阳;龟板,是大补真阴。因此,动物类中药在人体需要滋补的时候药性强烈,见效快,不需要的时候强行选择动物类中药反而会有反效果。

以上就是中药行走路径的简要介绍,综合天地万物的运作规律,中药路径也有着基本规律可循,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中药达人。当然,万事必有反,在具体使用时,还要根据药性本身,斟酌而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sugenga.com/zglj/80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