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手机相册,这个月似乎没有收获新鲜或惊艳的外食体验。但是,喝酒的日子很可爱,打球出汗也很畅快,在路边走走、哼哼歌也很好…哪怕再平凡细微,也停不住欣赏着光。
“可以慢,可以稳,也要果敢。”作为七月自我总结的一句。
不如尝试做一个「月更唠嗑号」?不止吃饭这件事。1.安家
(韩国料理·东城店)
或许很多朋友都不陌生这家韩料,姐妹也推荐好几次来吃蟹都错过了,某天兴起一试,也还不错。
在东莞常吃日料的鳗鱼,烤活鳗倒很少,和之前吃的肉质相比,感觉更新鲜紧实。店员会帮忙烤,虽然店小人多,服务人手严重不足,但在「烤肉」这件事上还是有耐心的。
蘸酱和姜丝,去腥提味,生菜包起,优雅地塞满一口,韩料的灵魂满足感就该这样吧。如果能接受紫苏味道的话,推荐加上店家腌制过的紫苏叶(会当作小菜售卖),调味微辣,带着独有的香气,太适合配肉吃了。
喜欢和朋友们吃重口味菜系,炙烤,火锅,红油…一上桌三四人齐刷刷动筷的瞬间,热火朝天,食欲也跟着上来了。韩料就是这样,吃时欲罢不能的爽,吃完打嗝都是蒜味,超标的盐分比甜食更快乐。
2.
BONACASA
博纳意大利餐厅
厚街姐妹安利的一家意餐,听说在厚街开了好多年,老板是外国人,口味耐打。正如有评论提到:不比市区的某某餐厅差哈。
姐妹们很喜欢餐前饼,趁热吃就有浓浓麦香,带有嚼劲。蘸料是灵魂,虽然有人说吃不习惯,反正我是“混酱”来吃,还很顶肚子~
当晚三个女生,简单地点了披萨和沙拉。经典的意式薄底,边缘微微焦香,入口香脆,内在柔韧。比起“爆炸式”拉丝,这样干脆的质地更讨喜。新鲜番茄酱汁作为底料,整体调味不腻。意式褐菇和芝士很对胃口,搭配火腿则风味更足。
其实是5月吃过的店了,某天看到大众首页推荐的点评,图片里一下认出“餐前饼”hh!原来在酒吧街开分店了,有兴趣可以一试。偶尔也想换换口味,多点空间和腔调的营造,小聚或约会都蛮不错。
3.
没错,是投喂
七月收到朋友不少的面包投喂和一本杂志的分享。被惦记,真是让人充满安全感的事情。有些关系,不是面对面,不是高频率,但是你从不犹豫或怀疑,在这里会得到帮助和理解,并且是相互的。
正如朋友以前所说,所有「来日方长」都是当下倾尽全力的积累。做面包也好,待人也是。
打开快递箱子,涌出来的麦香,闻就知道了,是恰巴塔系列。
黑豆松子是当之无愧的“恰巴塔启蒙”,豆子的饱满清甜和松子格外“油”的香气,直接上嘴就很好吃了。加热后,外皮薄脆,内在是高含水的糯唧唧。
是因为太久没吃恰巴塔了吗,陌生的面包店却想念起熟悉的人,真是感性吃包选手…抹上奶酪,配个沙拉,心满意足的一顿。
奶酪常温放置,微微软化,撒一点葱花,明明没有加盐,却溢出阵阵咸香。选了一款没有加芝士的胡椒腰果恰巴塔,香料和坚果的气息,入口香脆,想起嘉顿的葱花饼干哈(我真的很爱吃葱~)
.
.
.
(以下进入唠嗑部分…)
这半年来,身边人接收了太多有关“我”的各种输出,是从什么时候起,意识到懂得把“第一人称”的话语权留给他们。
亲密关系里折射着我们的需求和归属,比起许多正面的反馈,不如成为“善解人意”的一方。如果亲人、恋人、朋友鲜有地表达自己时,那就尽力接住、守护他们的柔软吧,拍拍后背,对他说:“没事的。”
当然,身边人也从最初的担心、建议、催促到现在的平静、坦然。想起在书上看到「事缓则圆」这个词,无意间有了新的体会:如果认为「缓」是一种情绪抚慰,那也可以当作是一种自洽方式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敏感点,有自己的逻辑,有自己的出口,给「时间」再多一些等待和观察的时间,甚至给「等待」再多一点叛逆。
认清自己,也认清局势,从现象中串联、再创造,你知道的,生活的主动和掌握感一直在自己手上,那个成熟果敢的自我正在形成。
“你可以成长,可以理智,但能不能偶尔将心里的鬼放出来一下,它不会吃人的,也就是替你哭一哭,骂一骂,让你不再质疑自己,仅此而已。”
分享昨天在虎门的天空
19点14-19分
还好有5分钟的停留
让这顿二次收费的晚餐
没那么讨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