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诀窍 http://pf.39.net/bdfyy/bdflx/190322/6985653.html
今天就是端午节
除了粽子和龙舟大家所熟知的习俗
在一些地区
还会在门前挂上艾草
作为驱邪之用
但是说起这艾草
用途可多了去了
1
作中药,内外兼施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的叶,性苦、辛、温,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痛、止血、安胎、止痒等功效。
它不仅可以内服,还可外用,可谓“内外兼施”。不管是春夏之交蚊虫叮咬导致的皮肤痒疹,还是饮食不当引起的腹痛、腹泻,都可选用艾叶来治疗。
止呕止泻
艾叶有温经散寒之功。虚寒体质者,受了寒湿之后出现关节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可以用艾叶与生姜、苏叶、藿香等组方来治疗。
杀虫止痒
单用艾叶捣汁外用治疗蚊虫叮咬导致的皮肤痒疹;
也可与花椒、乌梅、白癣皮等组方煎汤,再加入少量白醋外洗,治疗湿疹、荨麻疹、手足癣、肛门湿疹等,有一定的止痒效果。
2
作艾条,保健防病
除了作中药,艾叶还可以制成艾条,作艾灸用。
艾灸是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艾炷或艾条,点燃后熏熨或温灼体表腧穴的灸法。具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淤散结、补中益气、防病保健等作用,深受人们的认可及偏爱。
从防病保健角度来看,艾灸在预防疾病和保健的运用方面已是历史悠久。
《黄帝内经》记载“犬所啮之处灸三壮,即以犬伤法灸之”,以预防狂犬病;《针灸大成》记载,灸足三里可以预防中风。
而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艾灸大椎穴
可以增加体内淋巴细胞的数量,增强淋巴细胞的功能(提高免疫力)。
除了提高免疫力,艾灸大椎穴还可以
改善颈、肩背部的畏寒怕冷现象
舒缓用脑过度引起的全身疲劳感
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颈部不适
其具体做法是:
取纯艾条一根,点燃,悬放到大椎穴上方,艾条与皮肤隔开约2厘米(以局部皮肤有温热感而无灼痛的距离为宜)。每次灸10~15分钟,每天一次即可。
除了大椎穴,足三里、中脘、关元、气海等也是保健常选穴位。
3
作美食,也很好吃
艾草也是一种很好的食物。
艾叶糍粑是一种著名的地方传统,多见于广东潮汕地区。
而在广东东江流域,当地人在冬季和春季采摘鲜嫩的艾草叶子和芽,做蔬菜食用。
在洞庭湖流域,人们还习惯于在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采摘新鲜的艾草,与鸡蛋放水同煮,吃鸡蛋,饮用艾汤,养生保健。
下面介绍几种艾叶的美食作法
艾叶糍粑
用料:艾蒿克,糯米粉克,白糖适量,茶油适量。
做法:
艾蒿洗净后,放在热水里焯2分钟,捞出后浸泡在凉水里反复冲洗,直至无苦味后挤去水分,切成碎末,或者捣碎;
将糯米粉、艾蒿放在大碗里,加入白糖,加约毫升水,调成糊状;
茶油烧开,用勺子挑艾叶糊放在锅里,翻转数次,煎成饼状,即可食用。
主治功效:祛湿、开胃、健脾。
艾叶煮蛋
做法:鸡蛋两个,艾叶15克(鲜品约50克),煮开至鸡蛋熟,即可食用。
主治功效:虚寒痛经,月经之前连服3~5天。
艾叶红糖汤
做法:生姜5片,大枣5枚,艾叶15克,红糖适量,水煎服。
主治功效:温经散寒、止痛,主要用于虚寒痛经。
艾苏葶synsun是一款充分利用肺腧穴、大椎穴等穴位按摩来维持机体自然平衡状态的纯中药配方按摩膏。肺腧穴和大椎穴的按摩通常用于改善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嗽、哮喘等。
什么是寒咳寒咳是寒邪(寒冷刺激)侵入体内,伤及阳气,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后引发的咳嗽。中医正解寒咳分类寒咳、热咳、内伤咳嗽等,十分复杂
区分寒咳与热咳是十分重要的
热咳:多因肺热造成,痰色黄质黏稠,可见发热,小便黄赤,舌红苔厚腻。
寒咳:多由受寒引起,痰色白稀薄,流清涕,怕冷,小便清长,舌苔薄白。
寒咳的表现
夜间咳嗽、痰液稀白、呈泡沫状、舌淡、舌苔白、有受寒史、好发于儿童、多发于冬春季。寒咳特点之一:易发于儿童中医认为,儿童脏腑娇嫩、正气不足,易受寒邪的侵袭而感染寒咳。
对身体影响:
1.器官发育未成熟,易受损害
2.不利于生长发育
寒咳特点之二:易发于深夜人体晚上会发生阴气旺阳气弱的转变,加上深夜气温下降,阳气更显虚弱,故咳嗽现象加剧。
对身体影响:
1.影响睡眠,可能诱发失眠症
2.睡眠不足,免疫力下降引发并发症
寒咳的4大成因1、寒邪侵袭天气寒冷,吹空调、风扇,衣被单薄;肺寒,引起肺气不利
2、阳虚体质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注意休息,房事不节;对寒邪反应敏感
3、饮食生冷冰镇食品、冷饮,生冷蔬果、海鲜等;脾胃运化功能受损,进而引致痰浊阻肺,肺气失宣
4、药物影响服用过多寒凉药物、滥用或不适当使用药物;脏腑功能失调,肺失宣肃
改善寒咳的4大途径解表散寒祛除寒邪,消除引起寒咳的主要原因
温中助阳从内调养因阳虚体质导致的虚寒,
增强身体自然抵抗力
宣肺止咳使肺气通达舒畅,恢复自然呼吸活力
定喘化痰及时清理呼吸道“垃圾”,
保持呼吸道顺畅清爽
奇特的中医外敷法通过穴位经络传导发挥作用,简单方便、安全可靠,还能调动经络的调节作用,使其相互激发和协调,维持体内平衡。大椎穴:“阳中之阳”,调节全身的阳气肺俞穴:调节肺气、补虚清热,中医中十大补气穴位之一研发专家陈老师岭南乡间名医,生于中医武术世家,祖上三代为当地名医。
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今广州中医药大学)。从医40余年,临床经验极丰富。
对中药外用疗法和中医调理保健有深入研究和独特疗法,擅用岭南草药治疗疾病。
艾苏葶7大核心成分桂枝散寒解表,温通经脉。能稀释痰液,明显消除泡沫痰
干姜温中散寒,“入肺中利肺气”
紫苏解表散寒,理气和营。“最能清利上下诸气,定喘痰有功”。
莱菔子消食顺气,降气化痰,“冲墙倒壁”
葶苈子宣肺理气,祛痰平喘
鱼腥草清泻肺热,解毒消痈
艾叶温中逐寒,理气化痰
产品特色透皮吸收采用天然植物来源的透皮吸收促进剂,大大提高吸收速度和吸收率,在保证安全的同时能快速吸收。
安全保证产品配方为纯中药配方,取自传统本草植物精华,不含毒性成分,作用温和,不伤皮肤。
辅助按摩平衡调理配合、辅助穴位按摩,在改善不适感的同时更重调理,维持身体自然活力。
使用方便剂型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简单,适合儿童使用。
使用方法注意事项1.按摩中不要用力过度,以免引起不适;
2.皮肤破损处慎用;
3.如有不适请停止使用,孕妇、女性特殊时期请勿使用;
4.请置于儿童不可接触处;
5.本品不能替代抗生素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