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774579.html
近日,医院内三科顺利完成一例内镜胃黏膜下剥离术(ESD),医院在该技术领域的空白。
患者为67岁男性,既往身体健康,术前完善相关检查后发现冠心病,频繁室性早搏,空腹血糖受损,医院内三科杨建主任组织消化内科、麻醉科根据患者的适应症情况进行会诊及充分讨论,在反复的术前讨论和精准安全的治疗方案下,决定为该患者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患者胃镜图片
胃镜病理图片
ESD术是内镜操作中难度较大的技术之一,其对操作者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医院内三科杨建副主任医师已经能够熟练应用该技术,且临床效果良好。
10月20日下午,消化内科杨建医院消化内科袁海鹏教授的指导下,成功开展了早癌内镜胃黏膜下剥离术(ESD)。
发现病灶,在病灶周围5-10mm处标记。
黏膜下注射亚甲蓝+肾上腺素
顺标记处切开黏膜
逐层、完整剥离病变部位
黏膜剥离成功后,利用和谐夹夹闭创面
切除病灶伸展后钢针固定,送检。
ESD手术的成功开展,解决了宁阳东部父老乡亲异地就医难题,医院消化内科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标志着医院消化内科在内镜诊断及治疗领域有了新的进步和重大突破。感谢各科室的密切协作
ESD科普小链接
ESD是内镜下肿物切除的简称,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项新的治疗手段,主要适用于消化道早癌、巨大平坦息肉,粘膜下良性肿瘤等的治疗,特别是针对消化道粘膜层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和粘膜内癌的治疗,是此类疾病的根治性手段。该治疗方法让更多此类患者在内镜下一次性完全切除病变,免除了开腹手术的痛苦和器官的切除。ESD与传统的剖腹手术比较,具有微创、无痛、恢复快、多部位切除、保留器官等众多优点。
目前,ESD主要针对早期消化道癌和癌前病变,方法是在内镜粘膜下注射基础上利用几种特殊的高频电刀将病变所在粘膜剥离达到治疗目的的内镜下操作,是治疗消化道肿瘤的最佳选择。
胃内病变的主要适应症:一、早期胃癌1.肿瘤直径≤2cm,无合并存在溃疡的未分化型粘膜内癌;2.不论病灶大小,无合并存在溃疡的分化型粘膜内癌;3.肿瘤直径≤3cm,合并存在溃疡的分化型粘膜内癌;4.肿瘤直径≤3cm,无合并溃疡的分化型粘膜下层癌。
二、癌前病变直径2cm的病灶采用EMR,直径>2cm的病灶推荐ESD治疗。
三、良性肿瘤
如胃息肉、胃间质瘤、异位胰腺、脂肪瘤等,包括部分来源于固有基层的肿瘤。
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条生命,幸福一家庭,减轻一份社会负担。宁阳二院将以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竭诚守护全县人民健康。
-
-
来源:内三科杨德娟王玉风
编辑:木桃小雪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
精心打造医院;
甘于奉献,大爱无疆,
全力构建服务最优环境最美家园。
投稿信箱:hytm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