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某,女,76岁。年3月21日初诊。
主诉:胸背部灼热1年。
现病史:1年前不明原因出现胸背部灼热,经中药治疗,效果欠佳。经人介绍,于今日前来求诊。辰下:胸背部灼热,坐起时即作,平躺时消失,晨起手麻,头晕,胃胀,眠差,二便自调,舌质淡苔白,脉沉。
处方:补气通络方加减。
黄芪30g葛根20g薏苡仁20g
牡蛎30g(先煎)紫苏梗12g山楂20g
天麻12g钩藤12g(后入)鸡内金15g
炒枣仁15g
7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40分钟后温服。
二诊(.3.28):患者诉药后胸背部灼热、手麻等症状皆较前减轻,查体舌质淡苔白,脉沉。效不更方,上方续进14剂,煎服法同前。
1后个月后,患者家属头晕来诊,询问得知患者药后胸背部灼热、手麻等症均止,余症悉平,未再复发。
按语:本案病人以胸背部灼热为主症就诊,综观前医所处之方,均按阴虚发热诊治,处以滋阴清热药物,疗效不佳。吾师细细询问病史,知晓该病人胸背部灼热特点为坐起时发作,平躺时则消失,兼有晨起手麻,头晕等症状,无手足心热,无口干口苦,结合舌脉,虑其胸背部灼热非阴虚所致,乃系颈椎病导致。吾师指出阴虚发热乃持续性,而该病人胸背部灼热特点则与之不符合,故辨病以治之,按颈椎病治疗。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其中交感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头部症状如头晕或眩晕、眼耳鼻喉部症状如视力变化、视物不清、胃肠道症状如恶心甚至呕吐、心血管症状如心悸、胸闷、面部或某一肢体多汗、无汗、发热或畏寒等,以上症状往往与颈部活动有明显关系,坐位或站立时加重,卧位时减轻或消失。
故本案患者胸背部灼热系交感型颈椎病所致。吾师认为颈椎病乃气虚络瘀、痰瘀互结,经脉不通所致,治当以益气通络,化痰祛瘀为法。
疏以陈亦人教授所传治疗颈椎病经验方补气通络方,并随症进行适当加减。方中以大剂量黄芪益气,气行则血行;葛根功善解肌,升阳明清气,发肌肉邪毒;薏苡仁健脾渗湿以除湿痹;牡蛎软坚散结,化痰通络,四药合用共奏益气通络,化痰祛瘀之功。“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头晕故佐以天麻、钩藤平肝息风;胃胀故辅以紫苏梗、山楂、鸡内金消食行气除满,眠差故加炒枣仁养血安神。
二诊患者诉药后诸症皆减,守方继续服用十四付巩固疗效,药后诸症悉除,疾病得瘥。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内容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我们分享此文的目的是传播和学习交流中医。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本平台所涉及的方药切不可盲目引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