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8初诊
53岁,李女士。痰多阻咽2個月。痰以白色为主,有時灰色,稀稠均有,尤其夜晚,痰阻于咽喉,咳之不出,吞之不下,非常困扰,需要用手不断抚扫咽部,亦不能缓解。经常周身走窜着痛,近來左下肢時有刺痛。平素容易咬到舌頭起血泡。进食红枣则咽干,饮用涼茶後則無法入睡,而且晨起会有黑眼圈,口臭。时时心慌心悸。夜晚常常肠鸣。疲乏不振。面色萎黄。夜尿4-5次。大便順暢,有時偏硬。10點左右睡覺。未生育。LMP.以往月經量偏少,痛經。
絮絮叨叨地说着,她叹了一口气:“嗨,医得头来脚反筋!”
不少这个年龄段的女性都有这种困扰—-所谓寒亦不得,热也不行。不补觉得自己虚,一补身体又“上火”,吃点凉的又受不了。
舌黯瘀,苔白腻,舌面见唾液粘腻,舌底絡脈迂曲。脉弦滑。
辨证:肝鬱脾虛夾痰濁。
给予张锡纯的升降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味:
党参12,黄芪12,白术12陈皮10厚朴12鸡内金9
知母9白芍9桂枝3川芎3茯苓12姜半夏12
紫苏梗12竹茹10蚕砂10加生姜3片三剂
-7-21第二诊
精神好转,自觉明显輕鬆感,全身痛處大大舒緩。痰減大半。夜尿減少2次。心慌心悸已。夜晚腸鳴減少。每次吃完药不一会就有便意,排出量多的烂便,排完后轻松舒爽。舌面的唾液粘腻褪去大半。
诉说第一剂药后的当晚已经能跟介绍她来的朋友电话半个多小时,咽喉完全无碍,以往说几句话就要清嗓子喝水折腾。
上方将桂枝及川芎均加至6克。三剂。
-7-25第三诊
诸症续减,痰仅余少许,睡眠安稳,精神好。大便不再如上诊的情况,而是晨起顺畅的成形便便。舌苔干净不少。
整个人看起来干练很多,面色也见红润。
性情也变了,初诊的时候我俩磨扯了大半个小时,她一直在重重复复地表述从头到脚的不适,这一次表达清晰,简单明了。看来很多人的唠叨是身体的因素造成的,身体清爽了,语言也简洁了。
这次她一口气领了三个亲朋好友来看病。
按照二诊的方再给了三剂。告诉她可以不用再来复诊了。
思考--
1、肝郁脾虚在女性尤其多见,各个年龄段都有,不少时候用逍遥散觉得偏热,用丹栀逍遥散又觉得偏凉。用过抑肝散感觉比逍遥散反应好,只是健脾的力度略欠。直到开始用升降汤。感觉不是一般的好,只是剂量要调整,脾虚者原方的参芪术的剂量要调加,张锡纯此方用桂枝,川芎疏肝,倘若有热象者,可维持原方一钱的剂量。若认为有肝陽不振,可加至2钱。但不宜太大剂量。原方很妙的是用知母白芍,不至于过于寒凉,却有制约全局之效。
复习一下张锡纯的原文--
世俗医者,动曰平肝,故遇肝郁之证,多用开破肝气之药。至遇木盛侮土,以致不能饮食者,更谓伐肝即可扶脾。不知人之元气,根基于肾,而萌芽于肝。凡物之萌芽,皆嫩脆易于伤损,肝既为元气萌芽之脏,而开破之若是,独不虑损伤元气之萌芽乎?《内经》曰“厥阴(肝经)不治,求之阳明(胃经)”,《金匮》曰“见肝之病,当先实脾”。故此方,惟少用桂枝、川芎以舒肝气,其余诸药,无非升脾降胃,培养中土,俾中宫气化敦浓,以听肝气之自理。实窃师《内经》求之阳明,与《金匮》当先实脾之奥旨耳。
“见肝之病,当先实脾”二句,从来解者,谓肝病当传脾,实之所以防其相传,如此解法固是,而实不知实脾,即所以理肝也。兼此二义,始能尽此二句之妙。
2、合方半夏厚朴汤:患者有典型的梅核气症状,用半夏厚朴汤是正解。但我亦听过不少学生跟我说遇到典型的半夏厚朴汤人,用这条方却无效。李可老中医也说,对于梅核气,他按照书本上学来的“半夏厚朴汤”很少取得疗效,而用白芥子1.5,桔梗2,甘草1.5,硼砂1,陈皮6,乌梅9利咽豁痰,剂量虽小,每每取效。此处提及,供大家参考。我的体会是半夏厚朴汤单用确实不显光彩,需要依附于针对病机的主方上才可显出功效,但不可缺失。
3、加味“祛浊三宝”
蚕砂、竹茹、陈皮是《回家吃饭的智慧》作者陈允斌的家传退热方,被我誉为“祛浊三宝”,常常在苔浊腻时加用,对症的患者通常有如李女士的反应一样,药后会有便意,排出量多的稀烂便,排便后人觉舒畅清爽,舌苔也会随之转净。
想想张锡纯这条方方名起得真好,升降汤,好像为人体安装一部升降自如的“升降机”,让身体恢复平衡,各从其道。妙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