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结束丨吃ldquo螃蟹rdqu

“秋风起,蟹脚痒,九月圆脐十月尖”;转眼又到了吃螃蟹的最佳季节;这个季节,正是螃蟹最为肥美的时期,个头大、肉质嫩、蟹钳粗,软白的蟹肉体现出自身特有的鲜味;正因为如此,世间流传着“秋时不品蟹,白在世上走”等说法;秋季品蟹,必做之事;但在品蟹之前,您首先需要了解:螃蟹,如何挑选更靠谱?烹食螃蟹,如何制作更美味?吃螃蟹,应该注意些什么?究竟哪些人不可以食用螃蟹?借此文,与您丰收之际话“螃蟹”。

螃蟹,营养突出,味道鲜美,建议“适量”食用:

螃蟹,味美且富含营养,高蛋白且低脂肪,富含多种矿物质元素(锌、硒、铜、碘等),蟹膏中富含脂肪,蟹黄中含有磷脂、维生素等物质;蟹肉中“高蛋白、低脂肪”;不同部位,营养略有不同,但味道同样鲜美;营养“突出”,老少皆宜,是一种不错的“秋季宠食”。

“河蟹”和“海蟹”有何区别?

螃蟹,我们总会把它区分成河蟹和海蟹。一般情况下,在海洋当中生长的咸水蟹被叫做“海蟹”,而在内陆水域中(湖泊、池塘、稻田)生长养殖的淡水蟹被叫做“河蟹”。

通常情况下,我国大部分海蟹都是“天然捕捞产品”,捕获之后的大多以“冰冻鲜品”上市售卖;而河蟹更多的是人工养殖的产品,一般在9月底或者12月中旬食用最为靠谱。

哪些螃蟹(部位)不能吃:

螃蟹,绝对不可以生吃(醉蟹):

螃蟹本身是一种生长在江河湖海当中的动物,本身喜欢进食腐烂动物以及各种小生物,其各部位含有较多的病菌以及各种致病微生物,特别是食用生螃蟹会容易导致感染肺吸虫病(慢性寄生虫病),对于身体危害较大。所以,如果您很喜欢品鉴醉蟹、醉虾等“美食”,建议您还是“停止”为好。

不吃“存放过久的熟螃蟹”;

虽然螃蟹已经加热成熟,但是仍然容易被细菌侵袭,如果环境适宜(温度、湿度),细菌还容易大量快速繁殖;所以建议大家“现吃现做,尽量一次吃完”,如果实在吃不完,也要合理保存于冰箱当中,下次食用需“热透”再吃。

制作螃蟹,请“安全”为之:

首先,螃蟹本身是一种比较“具有杀伤性”的动物,它的肢体比较锋利,一不小心就会刺伤我们;如果被刺伤存在感染“创伤弧菌”的可能,所以建议小朋友、老人、孕妇以及本身患有免疫缺陷疾病的人群尽量避免接触螃蟹,降低风险。

其次,如果万一被螃蟹刺伤、划伤,建议可以用先用碘酒清洗,然后贴上创可贴,如果没有家用消毒用品也可以使用肥皂水清洗,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如果7天之后症状仍没有消失,建议要及时就诊。

这么多年来,有一种言论从未“消停”过,它被称作“食物相克”,一说到这,您的脑海当中肯定会飘过不少关于“相克”的言论,或多或少,大多数人肯定会信一点,但其实,关于种种“不能一起吃”、“吃了中毒”的言论纯属谣言,今儿个和您聊聊流传甚广的“食物相克”。

?

柿子+螃蟹=中毒?原因何在?

针对这个问题,网络传言中的原理主要是:柿子当中含有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螃蟹属于甲壳类生物,其中含有五价砷元素;当两者一同食用之后,维生素C就会将五价砷元素还原为三价的砷化物(五氧化二砷),这种物质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砒霜”,是一种剧毒物质。

真的如此?

事实其实并非这样。

首先,柿子中的维生素C将螃蟹当中的五价砷转化为三价砷本身只存在理论上的可能,一般情况下只可能在实验室中完成,实验条件非常苛刻。

其次,任何实验想要完成都需要实验条件,这其中包括实验反应物的“剂量”和外界实验条件,对于这个反应亦是如此;举一个例子,按照每公斤螃蟹中含有0.5毫克(最大值)的无机砷来计算分析,想要让这些砷元素全部被维生素C还原成砒霜(三价砷),理论上需要“一次性”摄入“超过公斤”的螃蟹,才“有可能”会发生中毒反应。您觉得按照正常人的饮食量,可以完成吗?纯属天方夜谭、不可实现的行为。

言说于此,您应该明确,关于“柿子+螃蟹=中毒”的说法并不靠谱,存在不科学之处,属于谣言,请不要相信。

柿子+螃蟹=胃结石?事实如何?

除了柿子和螃蟹一起吃会中毒的说法,市面上还流传着“柿子和螃蟹一起吃会出现消化不良、结石等问题,影响胃部正常功能”的说法,这是真的假的?难道两种美食真的不能一起吃?

对于这则说法,原理是这样:螃蟹是一种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而柿子中富含鞣酸(单宁酸),特别是在没有完全成熟的柿子中,含量非常高;当同一时间身体摄入鞣酸和蛋白质之后,这两种物质就会发生反应,鞣酸和蛋白质反应会形成一种不溶于胃酸的沉淀物质;另外,鞣酸还会导致消化道中的消化酶失去活力,影响其消化食物的能力,从而就会降低胃部机能,导致“消化不良”,甚至出现胃结石、死亡等情况。

事实如何?真能发生?

“柿子和高蛋白质食物同时食用会中毒、半小时死亡、患结石”的理论其实并不靠谱,最需要考虑的同样是“剂量(食用量)”。

对于正常人来说,考虑平常所吃的柿子的数量和螃蟹的数量,根本不至于导致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举一个例子,就算你一次性同时吃了十个柿子和十只螃蟹,可能会出现一些“消化不良”的问题,但是稍微调整下餐饮食,缓一会就会恢复状态,根本不会出现言论中所说的“结石、身亡”等问题。

所以,江湖中流传的“柿子+螃蟹=结石”的言论属于谣言,对于正常人来说,只要科学食用,并不存在什么问题。

当然,这里所说的是正常人,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来说,不合理进食柿子很可能会给胃部带来威胁。

茄子和螃蟹不能一起吃,否则会损伤肠胃,导致腹泻?

网络传言“茄子和螃蟹都属于寒性的食物,两者一同食用必然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导致腹泻等问题的出现”。

其实来看,这样的说法过于片面,其中并未提及“食用量”和“注意人群”。首先并不能说任何人吃了茄子+螃蟹都会出现胃肠食物中毒的表征反应;其次任何反应都应该考虑反应物(食物)“数量”的关系,对于正常人每日进食的茄子和螃蟹而言,本身食用量就很有限,所谓的“食物性寒”对于身体的影响其实并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一些特殊人群本身存在“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它是具有腹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以及大便性状异常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那无论吃了什么,都有可能出现腹部不适、腹泻等问题,因此来怀疑两种食物搭配产生的“危害”,并不科学,这也是“食物相克论”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特殊人群需要特殊对待。

也就是说,虽然螃蟹是寒凉之物,但对于正常人来说,适量与茄子进食并不存在问题,所谓的食物相克危害太过极端;对于像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等特殊人群来说可能会有所反应,但此问题的原因并不能归结到茄子和螃蟹身上,还请您各位客观看待。

除了螃蟹,市面上还流传着柿子不能和很多食物同吃的谣言,比如说鸡蛋,再比如红薯,其实原理和螃蟹一样,都是由于所谓的鞣酸和蛋白质之间的反应,其实并不科学,当您下次看到的时候,“绕道而行”即可。和柿子的“食物相克”一样,网上还流传着多种多样的食物相克论,从原理角度来看,全部存在漏洞,只不过是击破点不一样,所以,请您忘掉所谓的“食物相克”,完全不靠谱的言论,您放心吃就好。

螃蟹,怎么吃才健康?

相比于其他烹调方式,“清蒸”最靠谱:

螃蟹美味,烹调需靠谱;建议可以采用“清蒸”的方式来还原螃蟹的天然味道,清蒸本身可以最大程度保证螃蟹的“鲜味儿”;另外也不会损失螃蟹当中的营养价值。

蒸制螃蟹,时间要到位,建议至少要高温蒸制30分钟,只有熟透才能降低细菌等有害物质的安全风险。另外,蒸螃蟹时请将螃蟹“反过来”蒸,肚子朝上,更好的保留蟹膏和蟹黄,避免浪费“美味”。

选择“好伴侣”,当配“生姜”更靠谱:

螃蟹本身“性寒”,建议吃螃蟹时可以蘸着生姜末食用,如果嫌味道冲鼻还可以加些醋;另外,配以紫苏、大葱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想要饮酒可以配以少量黄油(必须限量);这些搭配都可以较好的预防由于蟹肉寒凉引起的胃肠不适等症状。

建议吃完螃蟹不要立即食用“水果”:

这类说的不建议吃“水果”,并不是因为市面上流传的“食物相克”,主要是由于水果本身也是一种“寒凉食物”,如果搭配螃蟹食用只会加重胃肠刺激,很容易出现腹泻等问题,所以建议吃完螃蟹2小时之后再去食用水果(可以生吃的蔬菜),减少对于胃肠的刺激。

正确“食蟹”,避免浪费:

吃螃蟹,各位总是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觉得怎么吃都吃不干净,一不小心就会造成浪费;其实,吃螃蟹也是一件很有技巧的事情。

建议吃螃蟹时先吃蟹钳、蟹爪,这个时候螃蟹盖没有掀开,热气并不会跑掉,之后再掀起蟹盖,食用蟹黄和蟹膏,顺着螃蟹的身体结构依次食用蟹肉,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浪费。

吃螃蟹要“适当”,虽然美味,但请不要造成负担:

螃蟹,虽然味道鲜美,但本身属于一种“高蛋白、高嘌呤”的食物,其中也含有较多的胆固醇物质,建议正常人单次食用螃蟹的数量不超过2只,螃蟹肉的食用量不超过克,每周食用不超过3只,对于患有痛风、高血脂等疾病的人群更要少吃。

吃不完的螃蟹该如何储存?

对于螃蟹来说,一直建议大家“现做现吃、避免浪费”,但很多人仍然会存在剩余,如果有熟蟹剩余,建议可以将其装入干净的密闭容器当中,然后放入冰箱冷藏区储存,避免带来安全隐患,最多存放24小时;再次食用时必须要“加热熟透”。

哪些人不适合食用螃蟹?

本身存在“过敏体质”的人群:

这类人群首先要注意,如果你本身存在过敏,请不要“以身冒险”,食用螃蟹很容易导致身体出现皮疹、哮喘等过敏反应;对于螃蟹过敏的人群,请避免食用螃蟹。

婴幼儿:

对于婴幼儿来说,本身身上的脏器都处在“发育”阶段,螃蟹属于是一种高蛋白食物,很容易增加肝脏、肾脏的代谢负担,婴幼儿的肝脏功能本身不强,并不适合食用;另外婴幼儿的消化能力较弱,螃蟹又是一种本身寒凉的食物,不宜食用。

存在“三高疾病、胆囊炎、痛风”等慢性疾病的患者:

对于螃蟹来说,本身含有较多的脂肪和胆固醇物质,特别是“蟹黄”,食用过多很容易增加胆囊炎、胰腺炎等疾病的风险,所以建议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胆囊炎等疾病的人群尽量少吃或者不吃;另外螃蟹中含有较多的嘌呤物质,请痛风发作期的病人不要食用;痛风“潜在发作期”的患者请“限量”食用。

孕妇,究竟可不可以吃螃蟹?

这是一个市面上比较热议的问题,其实对于在怀孕之前吃过螃蟹,并且没有任何问题(不存在过敏、不会造成腹泻等症状)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吃,并不会出现谣言中宣称的那些危害(流产);当然前提也要遵从食用量和“健康食用的原则”。

当然如果孕妇在怀孕之前就对螃蟹过敏或者食用螃蟹后出现不良反应(拉肚子等),那就不可以食用了,因为这些症状对于孕妇来说都属于“危险因素”,请“拒绝食用”。

螃蟹,一种极其鲜美的“佳肴”;秋季食蟹,再合适不过;但美味虽好,也需健康为之,请您“科学挑选、靠谱处理、健康食用”,人群不同,需区分对待。在这个美丽的丰收时节,请用美味的螃蟹为您增添一丝“健康”,愿您吃得安全、吃得健康。

注:文章原创,首发于《科普中国》,拒绝商业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王思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sugenga.com/zglj/64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