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养生保暖御风寒潜藏养阴阳

我们从冬至开始正是进入最寒冷的季节,不管是干燥寒冷的北方还是湿冷的南方,冬至最需要的就是保暖御风寒,中医认为,冬主收藏,冬季是人体吸取营养,养精蓄锐的最佳时段,故极为重视冬至养生。冬至养生,需特别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保暖御风寒

所谓冬至一阳生,是指此时人体生发的阳气还是微弱的小火苗,极易因感受风寒而熄灭。寒甚伤阳多导致疾病发生并迟迟难愈。所以,保暖御寒是冬至养生第一要务!

要注意随时添衣物,避风寒,避冷水,避生冷饮食等。尤其要注意保“三暖”:即头暖、背暖和足暖。?

头暖

头为诸阳之汇,而体内阳气最容易从头部散发掉,气温越低,从头部散发的阳气越多。

寒冬时节,如果不重视头部保暖,让头部经常暴露在寒冷气候中,“寒性收引”,会使头部血管收缩,全身肌肉紧张,易引发头痛、神经痛、感冒、鼻炎、肠胃不适等问题。

建议中老年人和小孩外出时,最好戴一顶合适的帽子,以防风寒侵袭。

背暖

中医认为,背为阳,总督人体一身的阳气。风寒从背部经络侵入人体,损伤阳气,使阴阳失衡,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可诱发多种疾病。

人体背部与经络内脏相连,若受到风寒袭击后,很容易引起胃脘疼痛、肺炎咳喘、腰酸背疼、颈椎、腰椎病复发,甚至诱发心脏病、心肌梗死等重症。

因此,在寒冷的冬季宜加穿一件贴身的保暖背心以保证背部温暖。另外,中午尽量晒晒太阳,对暖背也很有益处。

足暖

俗语说,寒从脚起。现代医学认为,双脚远离心脏,血液供应不足,长时间下垂,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冷。此外,由于脚部皮下脂肪层薄,保温能力弱,而且许多穴位与人的内脏相对应,脚部受凉就会引起许多脏腑不适。故寒冬季节要注意保持自己的鞋袜温暖干燥,并多做脚部锻炼和暖足。?

可以试试以下暖足方法

一是做踮脚运动。双脚并拢站直,踮起脚后跟,脚掌、脚趾着地,以较快的速度和较大的步幅甩臂行走,每天20分钟左右。注意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度(晚上、雨天可在室内进行)。

二是睡前用苏梗桂枝生姜汤泡脚。紫苏梗、桂枝各30克,生姜10克,加入适量水,煮开5分钟。待温度合适后,泡脚、泡手25分钟~30分钟,有散寒除湿、温通经络的作用。擦干后,用双手手掌对准双脚脚心涌泉穴等穴位进行按、揉、拍、打,约5分钟。?

注重潜藏养阴阳

《黄帝内经》云,冬主收藏。冬季闭藏,万物休整,人体阴阳二气均深藏于内。此时当顺应时令,遵循“冬藏”养生之道,做到多储蓄、少透支,确保身体健康。冬至养生,首重静养。《内经》云,静则神藏,躁则消亡,更适合冬季养生。

潜藏养阳

中医虽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但冬季寒冷至极,寒甚极易伤阳,而此时人体阳气多潜藏于内,故常感四肢冰冷、鼻塞流涕、感冒咳嗽等。

冬季要注重保养身体阳气,避免机体阳气耗散:尽量保持精神静谧,静心少虑,避免过度操劳,避免急躁发怒,避免过度运动,不超负荷运转,以免扰动闭藏在内的阳气。

如果冬天过度消耗阳气,体内阳气储存不足,则次年春天容易发生体虚感冒、风湿骨痛,甚至心脑血管疾病等。总之,人体内阳气充足,才可祛病延年。

潜藏养阴

《内经》有“秋冬养阴”之说。冬季气候寒冷而又干燥,且常有大风呼啸伤阴,居空调、暖气、烤火环境中也极易耗伤阴津。因此,护阴养阴也是冬至养生的重要举措。

《内经》云“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意思就是冬季如果不注意藏阴,来年多温病。冬季藏阴当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适当食用滋阴养阴药食等。中医谓汗为心之液,在大量排汗的同时也耗费了大量阴液。如剧烈运动,蒸桑拿之类导致大汗淋漓活动,在冬至当尽量少为。

同时,在冬至这个阳气火苗最弱的阶段,建议夫妻之间还是尽量分房/分被就寝,减少房事次数,以免耗伤阴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sugenga.com/zglj/66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