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二十四节气
清
明
清
明
节
气
飞絮落花,时节已至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的这首《清明》流传千年,诉说着绵绵的思和念。清明,思念比雨丝绵长。清明常常伴雨而来,雨滴往往随清明而至。清明的雨,淅淅沥沥,折射着光影,飘荡着回忆。
清明节
.04.04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满阶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佳节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生动描绘了清明时节天地物候,“清明”时节,草木青青,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
喜迁莺·清明节
唐薛昭蕴
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马骄泥软锦连乾,香袖半笼鞭。
花色融,人竟赏,尽是绣鞍朱鞅。日斜无计更留连,归路草和烟。
清明三候
清明节|·04·04
古人根据对自然的观察,将清明节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
一候桐始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桐,木名,有叁种,华而不实者曰白桐,《尔雅》所谓荣桐木是也;皮青而结实者曰梧桐,一曰青桐,《淮南子》曰梧桐断角是也;生于山冈、子大而有油者曰油桐,毛诗所谓梧桐不生山冈者是也。今始华者,乃白桐耳。按《埤雅》:桐木知日月、闰年,每一枝生十二叶,闰则十三叶,与天地合气者也。今造琴瑟者,以花桐木,是知桐为白桐也。”
桐,指白桐花,清明花信之一,自古受人喜爱。清明时节,天地间阳气更盛,万物复苏。郊外踏青之时,常见高大的白桐树挺立在蔚蓝云天下,兀自开满一树紫白色铃铛一样的花儿,清香怡人,飘洒原野。
二候田鼠化为鴽:《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按《尔雅》注曰:鼫鼠,形大如鼠,头似兔,尾有毛,青黄色,好在田中食粟豆,谓之田鼠。《本草》《素问》曰:鴽,鹑也,似鸽而小。《尔雅释鸟》:鴽,鴾母。郭注:酓鸟也,青州人呼为鴾母。鲍氏曰:鼠,阴类;鴽,阳类;阳气盛故化为鴽,盖阴为阳所化也。”
鴽,指鹌鹑类小鸟。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躲回洞穴,喜爱阳气的鸟儿则开始出来活动了。鹌鹑是候鸟的一种,冬去春来,这个时节是鹌鹑产卵的季节。鹌鹑产卵多选择在田边、灌木丛间,而通常在田边、灌木丛活动比较多的应为田鼠,因此成就了“田鼠化为鴽”的比喻,意指阴气潜藏而阳气渐盛。
三候虹始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虹,虹蜺也,诗所谓螮蝀,俗读去声也。《注疏》曰:是阴阳交会之气,故先儒以为云薄漏日,日照雨滴则虹生焉。今以水噀日,自剑视之则晕为虹。朱子曰:日与雨交,倏然成质,阴阳不当交而交者,天地淫气也。虹为雄,色赤白,蜺为雌,色青白,然二字皆从虫。《说文》曰:似螮蝀状。诸书又云:尝见虹入溪饮水,其首如驴,恐天地闲亦有此种物也。但虹气似之,借名也。”
清明时节多雨,彩虹常现。
清明习俗
清明节|·04·04
·扫墓祭祖
清明扫墓,即“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清明“依道而行”,子孙“祭祀不辍”,习俗由来久远。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吃青团子(清明果)
清明时节,江南、华南、华东一带有吃青团子,福建闽南地区有吃清明果的习俗(清明果用中药鼠曲草为原料制作)。青团子是用“浆麦草”捣烂后挤压出汁,取汁同晾干的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制作团子。团子馅心用细腻的糖豆沙、甜花生泥或甜黑芝麻制成,在包馅时有的还放入一小块糖猪油。
·踏青
踏青古时称探春、寻春等,即春日郊游。踏青这项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源于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景象,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故有人将清明节唤作“植树节”。
·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风筝又称“纸鸢”、“鸢儿”,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会放风筝。夜里在风筝下或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插柳
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清明养生
清明节|·04·04
《遵生八笺·四时调摄笺·春卷》记载:“三月修养之法:季春之月,万物发陈,天地俱生,阳炽阴伏,宜卧早起早,以养臟气。时肝臟气伏,心当向旺,宜益肝补肾,以顺其时。……孙真人曰:‘肾气以息,心气渐临,木气正旺,宜减甘增辛,补精益气。慎避西风,宜懒散形骸,便宜安泰,以顺天时。’”《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春与肝相应”,意思是说春季的气候特点与人体肝脏有密切关系。因此,清明节的养生应以养肝补肾健脾为主。如果肝功能正常,则人的气机通畅,气血和谐,各个脏腑功能维持正常。因此,清明节养生重在养肝。调养肝脏有“养肝”和“清肝”之分。具体方法有多种,如以肝养肝、以味养肝、以血养肝和以菜养肝等。
清明处于春夏交替之时,冷暖空气交替相遇之际,天气、温度变化大,时热时冷。节气里细雨纷纷、湿气较重,人体容易感受湿邪、四肢麻痹,特别是老人易出现关节疼痛等病症,因此要注意保暖,适当多吃健脾胃、祛湿食物,保持乐观的心态,常到户外散步,呼吸新鲜气息,进行适度的户外运动,比如踏青、扫墓、植树、插柳、踢足球、放风筝、荡秋千等。
1.宜早睡早起
清明时节阳气日长,阴气日消,宜早睡早起。早起接受太阳照射,“吸收阳气”,让冬季积累的寒湿发散,使筋骨强健。
2.防湿邪侵入
清明时节,如果湿邪侵入人体,易出现身体困重,关节疼痛等病症。
建议:一是不要久居潮湿之地;二是阴雨天时不宜开窗,但要保证通风;三是未干的衣服不能穿;四是潮湿往往与“寒”相伴,要注意保暖,不要着凉,不吃寒性食物,多吃健脾胃、祛湿食物;五是多晒太阳,结合体质适当运动。
3.不宜“春捂”
清明是一个时间节点,过了清明不宜“春捂”。新陈代谢较快且阳气旺盛的少儿若过度“春捂”,易引发“春火”。如果体内蓄积阳气过多,则易化成热邪外攻,导致鼻腔、牙龈、呼吸道、皮肤等出血。
不宜“春捂”因人而异,清明节前后,气候变化多端,早晚温差大,个人应根据气候变化、身体素质决定衣服增减,防寒保暖,以助人体生发,抵御外邪侵袭,健康身体。
清明导引
清明坐功导引图|·04·04
主治:腰脊肠胃虚邪积滞,耳前热,苦寒,耳聋咽痛,颈项肩臂疼痛,腰软等。
功法:每天凌晨1~5时之间(今人用于保健,可不必拘于练习时间),盘腿而坐,两手作挽弓动作。左右两手交换,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各做五十六次。然后,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清明药膳
清明宜食
清明节气,可多食些柔肝健脾养肺的食品,如荠菜,健脾、利水、止血、明目;菠菜,利五脏、通血脉;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还可以食用一些时令野菜,如苦菜,清热凉血;马兰头,凉血止血;刺儿菜,清热解毒。
“春气者诸病在头”,进入春季,肝阳上亢的老人易出现头痛、昏眩等现象。饮食上,要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肺的食物。清明时节,天气温暖、阳气生发,可以选择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功效的菊花代茶饮,不但可以养肝利胆、疏通经脉,还可散发冬季积存在体内的寒邪。菊花味甘苦,性微寒,脾胃虚寒者应少喝菊花茶。
养生药膳
左右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