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式农家
紫苏河
旅游看到老式的农家院落,于是忍不住想起孩时住在江南一亲戚农家的那段美好时光。
亲戚家以前是大户,拥有一个四面围合的大院落。家里的老太太是一家之主,所有人的生活都听她安排。
每天早晨,老太太第一个起床,开大门,放一大盆饲料引鸡鸭出笼,然后烧灶头。灶上两口大锅,一锅熬着浓稠的粥,一锅蒸着吃粥的小菜和耐饥的点心:炒好的豆瓣酥,自制的咸鸭蛋、南瓜饼、松糕,要是在冬天,可能还会有几只红心山芋、掺了高粱面的糯米菜肉团子或者一点点腊肉。大锅中间一口汤锅里煨着热水,供家人起床后漱洗用。
等一切忙妥,只留下微微火星暖着。她开始扫天井与后堂、走廊,一边打扫一边将屋檐下的数只酱缸挪到外边。酱缸里往往酱着黄瓜、茄子之类。老太太特别爱干净,每每到了需要尝尝酱缸里酱的味道,看看走味没有,她不允许家里人直接用手指蘸酱,而是拿来几副碗筷分别挑了叫几个人尝,以确定酱的质量。大概因为她的细致,整个村里的人都喜欢吃她做的酱。所以,尽管这些东西作为家里早餐桌上的小菜可以吃上一冬一夏的,但是往往过不了一个冬天就没有了。
当然,她也得到了回报,我喜欢吃馄饨,管村东头轧面坊的后生会主动送皮子来,顺便将等量的面粉带走就行了。村西头生产队长家的媳妇会时常帮老太太从镇上捎回来猪肉,有一次还帮着将家里的一头猪送到镇上的杀猪场卖了。
家里的天井里有一口井,老太太要求家里的大男孩在夏天的中午和晚上打上来大量的井水用来冲天井、擦席子、洗衣服、洗菜、浸西瓜。这样,一个下午,我可以在客堂里风风凉凉地啃老奶奶从自留地里砍回来的甜芦粟,她则忙着帮家里农忙的人洗中午回来换下的汗湿衣服、刷满是泥的鞋子,然后做晚饭。
夜里全家人在冲了凉的天井里吃饭,乘凉,吃西瓜,啃嫩玉米,喝的茶是自家炒的大麦茶。那是一天最开心的时光。
冬天晴朗的下午,满天井满客堂的阳光,老太太在天井里架了笐晒被子,还晒胡萝卜干。还准备了铜脚炉和手炉,从灶头里取出木灰放在里面。脚炉是给我和在家做刺绣的女儿媳妇搁脚取暖的。手炉除了自己用,往往多备几个,给前来聊天吃茶的客人取暖。晚饭总有暖锅,地里刚挖出的萝卜、冬笋,起出的小青菜、塌棵菜,是冬天的家常蔬菜,家养的鸡、鸭和禽蛋是蛋白质的主要来源。鱼虾来自于不远处网埠行的江鲜与河鲜。晚上钻被窝的时候,土布被里有阳光的香味,且非常干爽。
如今,我总是忍不住忆起那段老式农家的日子,那些画面,那些味道,那么美,那么香。
紫苏河
原名王奇志,长沙人,文学作品在《沩河文艺》《襄阳文学》等刊物发表。
配图|网络
编辑|一朵一果
版面编辑|小清
《婺江文学》
立足金华,面向全国
好诗美文,优稿优酬
致力于打造精品原创纯文学平台
欢迎国内优质纸媒的支持与合作
《婺江文学》新媒体征稿启事
点击查看
nanmanyu11打赏支持原创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