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风解表茶方剂小方剂

.荆芥茶

原料:荆芥10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解表。

用途:外感发热、头痛;痈肿;流感。

来源:《本草纲目》。

.荆石茶

原料:荆芥5g、石膏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白糖,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解表。

用途:风热头痛。

来源:《永类钤方》。

.荆桔茶

原料:荆芥5g、桔梗3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5~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清热利咽。

用途:风热壅肺之咽喉肿痛。

来源:《局方》。

.荆薄茶

原料:荆芥5g、青薄荷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祛风。

用途:口眼偏斜。

来源:《经验后方》。

.荆大茶

原料:荆芥5g、大黄1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泻热。

用途:小腹急痛,肛门肿痛。

来源:《宣明论方》。

.荆金茶

原料:荆芥5g、金银花3g、土茯苓2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清热解毒。

用途:一切疮疥。

来源:《本草汇言》。

.荆风茶

原料:荆芥5g、防风3g、柴胡3g、薄荷3g、绿茶5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散宣通,和解退热。

用途:风热咽痛;泌尿系感染。

来源:传统药茶方。

.荆桂茶

原料:荆芥5g、桂枝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转扬疏散,解肌发表。

用途:外感风热。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防风10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解表,祛湿止痛;抗菌,解热镇痛。

用途:外感风寒、头痛项强;破伤风。

来源:《本经》。

原料:防风5g、葛根3g、荆芥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解表。

用途:风邪伤卫、恶风有汗。

来源:《症因脉治》。

.清空茶

原料:防风5g、羌活3g、川芎3g、柴胡3g、黄连0.3g、绿茶3g。

用法:用ml水煎煮防风、羌活、川芎、柴胡、黄连至水沸后,冲泡绿茶10分钟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祛风止痛。

用途:风热湿上扰头目、目赤肿痛。

来源:《兰室秘藏》。

.风芷茶

原料:防风5g、白芷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止痛。

用途:偏正头痛、痛不可忍者。

来源:《普济方》。

.风龙茶

原料:防风5g、地龙3g、漏芦3g、绿茶3g。

用法:将防风、地龙、漏芦的煎煮液ml,冲泡绿茶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通络止痛。

用途:白虎风走转疼痛、两膝热肿。

来源:《圣惠方》。

.玉屏风茶

原料:防风5g、黄芪5g、白术3g、绿茶3g。

用法:用ml水煮药至水沸后泡茶,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固表。

用途:自汗。

来源:《丹溪心法》。

原料:防风5g、当归3g、赤芍3g、川芎3g、白芷3g、绿茶5g。

用法:用ml水煎煮防风、当归、赤芍、川芎、白芷至水沸后,冲泡绿茶10分钟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疏风祛瘀生肌。

用途:痈疽难收口者。

来源:《外科十法》。

.风天茶

原料:防风5g、天麻0.5g、蝉壳1g、绿茶3g。

用法:用水煎煮防风、天麻、蝉壳至水沸后,冲泡绿茶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风,止痒。

用途:皮肤搔痒;风疮疥癣。

来源:《圣济总录》。

原料:防风5g、川芎3g、人参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解表益气止汗。

用途:盗汗。

来源:《世医得效方》。

原料:防风5g、枳壳3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消风理气通秘。

用途:老人便涩。

来源:《简便单方》。

原料:防风5g、羌活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解表祛湿。

用途:外感风寒湿肢节疼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防风5g、荆芥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解表。

用途:外感风寒;流感。

来源:传统药茶方。

.风梅茶

原料:防风5g、乌梅2枚、甘草3g、绿茶3g、白糖10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风,抗敏。

用途:皮肤过敏;风邪所致皮肤搔痒。

来源:传统药茶方。

.抗敏茶

原料:防风5g、乌梅2枚、甘草3g、柴胡3g、五味子3g、绿茶5g。

用法:用防风、乌梅、柴胡、五味子的煎煮液冲泡甘草、绿茶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抗过敏。

用途:过敏性病症;慢性肝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风欢茶

原料:防风5g、合欢3g、老鹳草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解毒,安神;抗过敏。

用途: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因过敏因素诱发。

来源:传统药茶方。

.风菊茶

原料:防风5g、菊花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明目。

用途:外感目赤、目涩、目痒。

来源:传统药茶方。

.麻黄解表茶

原料:麻黄1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发汗解表,平喘,利水;对支气管平滑肌有解痉作用。

用途:外感风寒无汗咳喘;风水浮肿;鼻窍闭塞不通、香臭不闻。

来源:《滇南本草》。

.麻黄茶

原料:麻黄1g、杏仁3g、桂枝3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ml水煎煮麻黄、杏仁、桂枝、甘草至水沸后,冲泡绿茶10分钟即可。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发汗解表,止咳平喘。

用途:外感风寒表实所致头痛发热、无汗恶风而喘、身疼腰痛。

来源:《伤寒论》。

.桂枝解表茶

原料:桂枝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发汗解肌;抗菌抗病毒,利尿。

用途:风寒表证所致腰背肢节酸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桂枝茶

原料:桂枝3g、芍药3g、甘草3g、大枣3枚、生姜3g、绿茶5g。

用法:用ml水煎煮桂枝、芍药、大枣、生姜至水沸后,冲泡甘草、绿茶10分钟即可。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解肌表,和营卫。

用途:外感风邪,营卫不和所致头项强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者。

来源:《伤寒论》。

.桂芪茶

原料:桂枝3g、黄芪3g、芍药3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桂枝、黄芪、芍药的煎煮液ml,冲泡甘草、绿茶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解肌止黄汗。

用途:身出黄汗。

来源:传统药茶方。

.香薷茶

原料:香薷10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发汗解暑,行水散湿。

用途:中暑头疼;暑泻肚肠疼痛;暑热咳嗽;水肿;脚气。

来源:《滇南本草》。

.香朴茶

原料:香薷5g、厚朴3g、白扁豆3g、茯神3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ml水煎煮香薷、厚朴、白扁豆、茯神至水沸后,冲泡甘草、绿茶后饮用。

功能:散寒运湿。

用途:脾胃不和湿滞、外感寒邪、发热身疼、肢节倦怠、呕吐。

来源:《和剂局方》。

.香薷止痢茶

原料:香薷5g、厚朴3g、生姜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运湿止痢。

用途:霍乱腹痛吐痢。

来源:《救急方》。

.香薷运水茶

原料:香薷5g、白术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运湿消肿。

用途:风水所致水肿、小便不畅。

来源:《僧深集方》。

.香藿茶

原料:香薷5g、藿香3g、绿茶3g、白糖10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芳香辟秽,运脾化湿。

用途:夏日受暑热湿邪;可作饮料用。

来源:传统药茶方。

.香薷荷茶

原料:香薷5g、荷叶3g、绿茶3g、白糖10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化湿消暑。

用途:暑日湿邪所致全身重滞不适、肢节疼痛、烦闷。

来源:传统药茶方。

.香薷竹茶

原料:香薷5g、竹叶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运湿清心除烦。

用途:暑月心烦乱。

来源:传统药茶方。

.细辛茶

原料:细辛0.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风,散寒,行水,开窍;解热镇痛,抑菌。

用途:风寒湿头痛;风湿痹痛。

来源:《本草通玄》。

.细芎茶

原料:细辛0.2g、川芎3g、附子1g、麻黄1g、生姜3g、绿茶3g。

用法:将细辛、川芎、附子、麻黄、生姜,置于ml水中煎煮至水沸后,冲泡绿茶10分钟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祛风散寒止痛。

用途:风冷头痛、痛则如破。

来源:《普济方》。

.细紫茶

原料:细辛0.2g、紫苏3g、防风3g、桑白皮3g、薄荷3g、绿茶3g。

用法:用ml水煎煮细辛、紫苏、防风、桑白皮至水沸后,冲泡薄荷、绿茶10分钟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疏风散寒,宣肺理气。

用途:外感风寒鼻塞咳喘。

来源:传统药茶方。

.细辛萸姜茶

原料:细辛0.2g、吴茱萸3g、干姜3g、红茶3g、白糖10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风散寒止痛。

用途:风寒入里所致腹痛。

来源:《元和纪用经》。

.细香茶

原料:细辛0.2g、丁香1g、柿蒂3g、红茶3g、白糖10g。

用法:用ml水煎煮细辛、丁香、柿蒂至水沸后,冲泡红茶、白糖10分钟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散寒止呕。

用途:虚寒呕哕。

来源:《纲目》。

.细膏茶

原料:细辛0.2g、石膏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宣表热,宣通止痛。

用途:牙龈肿瘤;热痹下颔关节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细连茶

原料:细辛0.2g、黄连1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可加适量白糖。

功能:清宣郁火。

用途:口疮;口糜;流涎;牙龈肿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细芪茶

原料:细辛0.2g、黄芪3g、麻黄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宣肺化水。

用途:慢性肾炎急性复发;急性肾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白绿茶

原料:白芷10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抗菌。

用途:头痛;齿痛;寒湿腹痛;赤白带下;痈疽疮疡。

来源:传统药茶方。

.白乌茶

原料:白芷5g、制乌头0.2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风止痛。

用途:头痛及目睛痛。

来源:《朱氏集验医方》。

.白芷辛茶

原料:白芷5g、辛夷3g、防风3g、苍耳子3g、川芎3g、绿茶3g。

用法:用ml水煎煮白芷、辛夷、防风、苍耳子、川芎至水沸后,冲泡绿茶10分钟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疏风通窍。

用途:鼻渊、鼻窦炎。

来源:《疡医大全》。

.白大茶

原料:白芷5g、大黄1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解毒消肿。

用途:痈疽肿痛。

来源:《经验方》。

.白芷荆茶

原料:白芷5g、荆芥3g、蒿本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通肝经寒湿。

用途:腹急冷痛;寒湿带下淋漓。

来源:传统药茶方。

.羌活茶

原料:羌活10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

用途:感冒风寒头痛无汗;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疼;风水浮肿。

来源:传统药茶方。

.羌英茶

原料:羌活5g、蒲公英3g、板蓝根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解表消炎。

用途:感冒发热,扁桃体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羌荆风茶

原料:羌活5g、荆芥3g、防风3g、独活3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解表祛湿。

用途:外感寒湿头痛、肢节疼。

来源:《医级》。

.羌活防风茶

原料:羌活5g、防风3g、苍术3g、川芎3g、白芷3g、绿茶5g。

用法:用ml水煎煮羌活、防风、苍术、川芎、白芷至水沸后,冲泡绿茶10分钟后饮用。也可直接冲泡。

功能:祛风胜湿。

用途:外感风寒湿邪。

来源:传统药茶方。

.羌附茶

原料:羌活5g、附子1g、干姜3g、甘草3g、红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寒止痛。

用途:客寒犯脑、脑痛犯齿所致手足厥冷、口鼻气冷。

来源:《医学心悟》。

.羌附术茶

原料:羌活5g、附子1g、白术3g、生姜3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ml水煎煮羌活、附子、白术、生姜至水沸后,冲泡10分钟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祛风除湿散寒。

用途:风湿相博所致身体疼烦、掣痛难屈伸。

来源:《济生方》。

.羌活藁本茶

原料:羌活5g、藁本3g、防风3g、川芎3g、蔓荆子3g、绿茶5g。

用法:用ml水煎煮羌活、藁本、防风、川芎、蔓荆子至水沸后,冲泡绿茶10分钟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解表疏风胜湿。

用途:风湿在表,头痛头重、腰背疼痛,或一身尽疼难以转侧。

来源:传统药茶方。

.羌活石膏茶

原料:羌活5g、石膏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解表清里退热。

用途: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来源:传统药茶方。

.羌活桂枝茶

原料:羌活5g、桂枝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寒祛湿。

用途:外感风寒湿邪。

来源:传统药茶方。

.羌活葛根茶

原料:羌活5g、葛根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胜湿解肌,升疏清阳。

用途:冠心病因风寒湿诱发或加重;急慢性腹泻。

来源:传统药茶方。

.羌活香薷茶

原料:羌活5g、香薷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胜湿解表。

用途:暑日受湿,全身不适。

来源:传统药茶方。

.羌活藿香茶

原料:羌活5g、藿香3g、红糖10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消暑除湿。

用途:暑天风湿热甚,烦闷不适。

来源:传统药茶方。

.藁本茶

原料:藁本10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风寒湿邪。

用途:风寒头痛、巅顶痛、寒湿腹痛、泄泻、疥癣。

来源:传统药茶方。

.藁芎茶

原料:藁本5g、川芎3g、细辛0.2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寒湿,止头痛。

用途:外感寒邪头痛及巅顶痛。

来源:《广济方》。

.白龙茶

原料:藁本5g、川芎3g、细辛0.2g、白芷3g、薄荷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表散寒,通窍止痛。

用途:风邪所致偏正头痛、鼻塞脑闷,或遍身疮疥、手足顽麻。

来源:《普济方》

.藁术茶

原料:藁本5g、苍术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表除湿止痛。

用途:胃痉挛;腹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辛夷茶

原料:辛夷10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风,通窍;降压。

用途:头痛;鼻渊;鼻塞;鼻疮。

来源:《纲目》。

.辛苍茶

原料:辛夷5g、苍耳子3g、白芷3g、薄荷3g、葱白3g、绿茶3g。

用法:用辛夷、苍耳子、白芷的煎煮液冲泡薄荷、葱白、绿茶后饮用。也可直接冲泡。

功能:疏风通窍。

用途:鼻渊;鼻窦炎。

来源:《济生方》。

.辛白茶

原料:辛夷5g、桑白皮3g、栀子3g、桔梗3g、白芷3g、绿茶5g。

用法:用辛夷、桑白皮、栀子、桔梗、白芷的煎煮液ml,冲泡绿茶饮用。也可直接冲泡。

功能:宣肺通窍。

用途:鼻窦炎;寒邪郁肺的咳喘。

来源:《疡医大全》。

.辛夷蚕茶

原料:辛夷5g、僵蚕3g、白附子1g、半夏3g、白芷3g、绿茶5g。

用法:用ml水煎煮辛夷、僵蚕、白附子、半夏、白芷至水沸后,冲泡绿茶10分钟后饮用。

功能:祛风痰。

用途:风痰所致头面肿痒如虫走行。

来源:传统药茶方。

.辛夷夏茶

原料:辛夷5g、半夏3g、胆星3g、天麻1g、干姜3g、绿茶5g。

用法:用辛夷、半夏、胆星、天麻、干姜的煎煮液ml,冲泡绿茶饮用。也可直接冲泡。

功能:温化寒痰。

用途:寒痰所致头眩昏欲呕。

来源:《本草汇言》。

.苍耳子绿豆茶

原料:苍耳子1g、绿豆5g、绿茶3g。

用法:用ml水煎煮苍耳子、绿豆至水沸后,冲泡绿茶10分钟后饮用。可加适量糖。

功能:祛风止痛,解毒。

用途:外感风寒头痛;鼻炎鼻窦炎;风湿痹痛;过敏病症;慢性农药中毒。

来源:传统药茶方。

.薄荷茶

原料:薄荷5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适量冰糖。

功能:疏风散热,辟秽解毒;止痛。

用途:外感风热头痛咽痛、目赤等症;可作为夏季消暑饮料。

来源:传统药茶方。

.薄荷甘茶

原料:薄荷5g、甘草3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润喉。

用途:咽喉肿痛;夏季消暑饮料。

来源:传统药茶方。

.菊花茶

原料:菊花5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清热,解毒明目;抗菌抗炎。

用途:外感风热,头痛目赤、羞明流泪。

来源:传统药茶方。

.菊花羌活茶

原料:菊花5g、羌活3g、茵陈1g、薄荷2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可加适量冰糖。

功能:清热祛湿,清利头目。

用途:外感湿邪,肢体重着、目赤肿痛、头晕乏力、口干苦、苔腻。

来源:传统药茶方。

.杞菊茶

原料:菊花3g、构杞3g、绿茶2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可加适量白糖。

功能:滋肾养肝明目。

用途:肝肾阴虚目涩头晕。

来源:传统药茶方。

.菊芎茶

原料:菊花5g、川芎3g、石膏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适量冰糖。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清热。

用途:外感风热头痛。

来源:《简便单方》。

.菊甘茶

原料:菊花5g、甘草5g、绿茶。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清热解毒。

用途:疔疮;夏季饮料。

来源:《外科十法》。

.菊银茶

原料:菊花5g、金银花3g、桑叶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热,降血压。

用途:头晕;高血压病。

来源:传统药茶方。

.桑叶茶

原料:桑叶10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可加适量冰糖。

功能:祛风清热,凉血明目。

用途:外感风热,身热头痛、目赤口渴;肺热咳嗽;皮下隐疹。

来源:传统药茶方。

.桑菊茶

原料:桑叶5g、菊花3g、薄荷3g、连翘3g、杏仁3g、绿茶5g。

用法:用ml水煎煮连翘、杏仁至水沸后,冲泡桑叶、菊花、薄荷、绿茶10分钟后即可。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疏风清热。

用途:风温咳嗽、微发热。

来源:传统药茶方。

.桑叶杞茶

原料:桑叶5g、枸杞3g、菊花3g、决明子3g、绿茶3g。

用法:用1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用途:风热头目眩晕。

来源:传统药茶方。

.紫苏茶

原料:紫苏叶10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发表散寒,理气和营;抗菌解热。

用途:风寒感冒,发热咳嗽。

来源:传统药茶方。

.紫风茶

原料:紫苏叶5g、防风3g、川芎3g、陈皮3g、甘草3g、绿茶5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散热。

用途:外感发热咳嗽。

来源:传统药茶方。

.紧陈茶

原料:紫苏叶5g、陈皮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寒理气。

用途:受冷上气,咳逆欲呕。

来源:《补缺肘后方》。

.紫参茶

原料:紫苏5g、人参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止咳益气。

用途:气虚外感咳逆短气。

来源:《圣济总录》。

.紫苏安子茶

原料:紫苏5g、川芎2g、白芍3g、当归3g、人参3g、红茶5g、红糖15g。

用法:用ml水煎煮紫苏、川芎、白芍、当归、人参至水沸后,冲泡红茶、红糖10分钟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和血安胎。

用途:孕妇胎气不和,凑上心腹,胀满疼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紫苏姜茶

原料:紫苏5g、干姜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肺止咳。

用途:慢性支气管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紫连茶

原料:紫苏叶5g、黄连1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泡饮。可加适量冰糖。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消痞。

用途:胃热呕吐;尿毒症剧吐;妊娠呕吐。

来源:传统药茶方。

.紫苏解郁茶

原料:紫苏叶5g、紫苏梗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解表,疏肝行气。

用途:梅核气;小儿风寒外感伤食;外感有气滞症状者。

来源:传统药茶方。

.紫苏通利茶

原料:紫苏叶5g、蝉衣3g、益母草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风活血,利水解毒。

用途:肾炎水肿、蛋白尿;肾病综合症。

来源:传统药茶方。

.紫苏香梗茶

原料:紫苏梗3g、藿香梗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也可将二梗用水ml煮沸后冲泡。

功能:疏气化湿止泻。

用途:慢性腹泻;肺胃气滞之痞胀泻泄。

来源:传统药茶方。

.升麻茶

原料:升麻10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发表升阳,解毒透疹;抗菌。

用途:寒热头痛;口疱;斑疹不透;中气下陷之久泻久痢脱肛;妇女崩带子宫下坠。

来源:传统药茶方。

.升麻葛根茶

原料:升麻5g、葛根3g、白芍3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也可用升麻、葛根、白芍的煎煮液,冲泡甘草、绿茶饮用。

功能:疏表清热,升阳。

用途:外感风热发烧、头痛、肢体痛、疱疹发而不透。

来源:《阎氏小儿方论》。

.升芩茶

原料:升麻5g、黄芩3g、葛根3g、牛蒡子3g、薄荷3g、绿茶5g。

用法:用ml水煎升麻、黄芩、葛根、牛蒡子至水沸后,冲泡薄荷、绿茶10分钟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疏热透疹。

用途:小儿痘痧疹不明;发热身痛咳嗽;乳蛾痄腮。

来源:传统药茶方。

.清震茶

原料:升麻5g、苍术3g、荷叶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热消肿。

用途:雷头风,头面生疙瘩肿痛、憎寒壮热。

来源:《医方集解》。

.升连茶

原料:升麻5g、黄连1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解毒。

用途:口舌生疮;口热臭。

来源:《千金方》。

.升龙茶

原料:升麻5g、龙胆草3g、羌活3g、绿茶3g。

用法:用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消肿。

用途:牙龈肿痛;牙黄口臭。

来源:《兰室秘藏》。

.升麻止崩茶

原料:升麻5g、柴胡3g、川芎3g、荆芥穗2g、当归3g、花茶5g。

用法:用升麻、柴胡、川芎、荆芥穗、当归的煎煮液ml,冲泡花茶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升阳止崩。

用途:阳气下陷崩漏不止。

来源:《墨宝斋集验方》。

.升麻清疮茶

原料:升麻5g、黄芩3g、芍药3g、当归3g、甘草3g、花茶5g。

用法:用ml水煎煮升麻、黄芩、芍药、当归至水沸后,冲泡甘草、花茶10分钟后饮用。也可直接冲泡饮用。

功能:清疏表热,消疮生肌。

用途:心有风热,泛生淫疮肿毒。

来源:传统药茶方。

.升麻消痈茶

配料:升麻5g、连翘3g、大黄1g、生地3g、玄参3g、花茶5g。

用法:用ml水煎煮升麻、连翘、大黄、生地、玄参至水沸后,冲泡花茶10分种后饮用。也可直接冲泡饮用。

功能:疏风清热,解毒消痈。

用途:斑疹;痈疽;发热。

来源:《圣济总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sugenga.com/zgdf/78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